师生同携手 共奏和谐曲
——我院2007年迎新工作侧记
本网记者古月 鱼昆
金色九月,收获的季节。来自全国16个省市近2000名新同学带着他们的青春梦想与激情跨入我们的校园。为迎接新主人的到来,全院师生同携手、心连心,共同奏起“以生为本”的和谐曲,菁菁校园充满着欢声、笑语,更荡漾着一曲曲动听的旋律!
旋律一:一切为了学生
9月4日至6日是今年新生报到时间。随着新生报到日期的临近,校园里热闹的气氛愈加浓烈,鲜艳夺目的横幅、催人奋进的标语,整齐漂亮的迎新现场以及规范有序的报到大厅,一切都显得规范有序。
4日,校园内外沸腾了起来。迎新队伍连续三天24小时不间断在火车站设点接待,每一趟列车到站,同学们都高举着迎新的牌子,热烈地欢迎新同学。迎新车队伴着欢歌笑语载着一车车学子奔向学院的怀抱。新生进入校园后享受着“一条龙”服务,每位新生就在一位师兄或师姐的带领下完成报名手续。报到大厅里标识清晰,手续简洁便利。为保护学生利益,所有学生用品均明码标价,由招投标引进的这些信誉好的商家直接收费,杜绝一切违规收费行为。
连日来,学院党委书记李德兴、院长魏文芳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每天都到迎新现场,亲切地与学生及家长交谈,了解同学们各方面的情况,并现场解决具体问题。院长魏文芳、副院长唐大超还与迎新车队一起到火车站,热情接待刚刚下车的新同学。坚守在报名大厅的同志们这几天最忙碌,他们一刻也离不开工作岗位,学生注册、交费、办各种手续,都需要一丝不苟,来不得半点马虎。招生办公室的王慧娟主任忙碌了一个假期,这几天她比平时更加繁忙,从早到晚奋战在迎新一线,答疑新生和家长提出的各类问题,噪子都斯哑了。学工处作为迎新的主要职能部门,更是忙得不可开交,院长助理、学工处处长肖海华、院团委书记王哲亲自带着学生一趟又一趟往返车站和学校之间,让一批批远道而来的学生平安到达校园。两个晚上王哲书记都和迎新同学一起呆在车站,到了深夜,实在太困就躺在客车上睡觉。
各系接待点每天清晨7点到晚上8点都有专人守候。计算机工程系党总支书记於全收、副书记莫德华亲自开车帮忙同学们到银行取款。为让新同学深入了解系情,他们在迎新现场播放系情介绍片、并将网络接通,让学生直接通过系里的网站了解专业情况。他们还将计算机机房免费向新生开放,让新同学通过网络向亲人和朋友报平安。
针对部分同学想调换专业问题,学院从学生利益出发,给予了同学们转专业的机会,各系之间也相互理解和支持。迎新第一天,旅游与涉外事务系党总支书记胡现敏接待了一名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这位学生是听从同学的建议填报的该志愿,考虑到自己毕业后准备帮助家族打理汽车方面业务,对于调不调到汽车专业,他自己也拿不定主意。当胡书记了解了他的情况后,帮他分析了利弊并推荐他到汽车工程系学习。
几天来,各系领导、辅导员都带着学生干部深入到学生宿舍,走访新生及家长,热情地询问同学们习不习惯这里的生活、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并将同学们的意见记录下来,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而新生也急于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院的信息,“百草园”思政网心雨桥栏目的老师也加班回答新生问题,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缓解部分新生的心理压力。
旋律二:为了一切学生
在迎新工作中,院领导最关心的是贫困生问题。为了让贫困生顺利入学,学院在迎新现场设立了“绿色通道”接待点,资助中心的老师们在这里为贫困新生解答相关政策、办理缓交学费手续。院长魏文芳也成了这里的工作人员,在整个迎新过程中,当他看到贫困学生在“绿色通道”徘徊时,总会亲切地给同学们讲“孩子,不要怕,先报名,再解决学费问题”。
今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扩大了资助范围、提高了资助标准,部分省市开展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然而许多家长并不了解这一政策,针对这种情况,学院在“绿色通道”处安排专人进行解答并办理相关贷款证明手续。
各教学系也非常关心贫困学生,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忧。旅游与涉外事务系动员把康师傅、王老吉等企业的兼职招聘活动引入迎新现场,来自陕西的贫困生潘晓凤同学被胡现敏书记推荐参加康师傅做兼职,她自己非常高兴,她的父亲更是感激不尽,紧紧地握着胡书记的手说:“把孩子放到您这儿,我就放心了!”
许多学生第一次离家,当他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最需要的是老师和同学们亲人般的关怀。5日下午,一位高高大大的男同学蹲在一个角落淌着眼泪,身边年迈的父亲焦急万分、不知所措,电子工程系党总支书记李晶骅看到这一幕后,感到有些不对,连忙上前询问情况,原来,他们在报名时,将装有存折、证件和现金的文具盒不知道随手丢到哪儿去了。李书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安排人陪同他们去银行挂失了存折。同时她找到保卫处处长陈必清,告诉了此事。陈处长非常重视,亲自带着李书记和学生家长来到报到现场,四处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四处询问没得到消息后,陈处长竟然在学籍注册旁边的一个角落处发现了文具盒。文具盒失而复得,大家都很激动,这位来自河南南阳的学生家长更是感激万分!由于保卫工作安排细致,整个迎新过程中未发生一起偷盗失窃现象,为新生及家长营造了一个安全的环境。
宿舍管理中心24小时接待新生,他们克服人手少而招生人数增加、新老生混住、宿舍调配困难等问题,想方设法让新生及家长满意。即使有些家长和学生不理解,冲着工作人员发火,他们也总是满脸堆笑,不耐其烦地向大家做解释。
有些学生因为高考失利,有些来自沿海发达地区的家长和孩子对学院的环境和住宿不太满意,情绪失落;为了激发他们的信心,各系都通过展示毕业生风采、学生干部跟新生现身说法、组织参观新校区、书记辅导员谈心等办法给他们鼓劲儿,让他们重燃希望。面对一颗颗真挚热诚的心,原本不认同学校的家长和学生也被感动了,他们说,学院对每个新同学都如此热情和周到,将孩子放在这里,很放心!
旋律三:师生共奏和谐曲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每年的迎新工作中闪现着老师的身影,更活跃着广大的学生志愿者和学生干部,他们不畏劳苦,热心服务,用自己的行动展示着学院的风采,感动着师生,而这一切源于他们曾被感动。
大二学生干部田斌这几天作为迎新的一份子,一直往返在车站和学校之间,虽然很累,然而他却很快乐。他说,不会忘记去年深夜初来十堰的情形,当他到达火车站,徘徊在陌生的城市里,正焦急万分的时候,是深夜等候在那里的学长给了他第一份温暖,而今天他想把这种温暖传递下去,于是加入了迎新队伍。机电工程系学生干部张连硕等同学把自己的床铺让出来给没有安排好的新生及家长午休,在新生家长不满意学院安排的住宿位置时,他毅然提出让出自己的床铺给新生,一句话感动了在场的人,原本态度强硬的家长很感动地拒绝了张连硕同学的提议,积极配合住宿安排。有的志愿者有实习任务,不能全程参与迎新,于是下课后就跑到带队教师那里问有没有要做的事。追天学通社段品超同学则利用课余积极在学生论坛里引导新生,为新同学答疑解惑。魏巍、陈康、孟素平是大二的学生,这次作为学生见习记者参与了迎新的宣传报道工作。他们和很多新生及家长进行交谈,聊感受、谈理想,大多数新生和家长对学院的迎新工作和办学条件表示满意,然而也有小部分家长和学生觉得学校太小、住宿环境较差,每当这时,这几位大二的学生都结合自己在校一年来的学习生活感受与他们交流,告诉他们学校办学历史比较悠久、内涵建设这几年抓得不错,学院正在向省级示范校的目标迈进,并带着他们观看新校区的规划图,讲述新校区建设进展情况,让这些心存不满的家长和学生感到很踏实。还有很多第一天来报到的新生第二天就要求加入迎新行列。
三天的时间里,从早到晚,老师和同学共同坚守在迎新岗位上,中午和晚上他们就在迎新处共同吃份盒饭。
6日晚,迎新工作即将结束,然而深色的夜幕下,校园的灯光依然闪烁,每个系负责迎新的师生仍然坚守在迎新现场,伴着校园广播流淌着的优美旋律,夜幕下的校园更加和谐与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