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文/柯田 图/郝鹏)为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顺应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趋势,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未来竞争力,9月1日下午,人工智能通识课在产教融合大楼503教室正式开课,学院班子成员及人工智能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听课。
课上,谢晓冬老师以“身边的AI” 为切入点,生动讲解“什么是人工智能”,并结合视频中人工智能在智慧医疗、工业机器人、汽车驾驶、居家生活等实例,直观展现AI对生活与产业的变革作用;在 “为何学AI通识课” 环节,结合就业趋势与科技发展,强调掌握人工智能相关技能的必要性,引发学生共鸣。为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感,谢老师特别设计AI互动游戏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豆包、Deepseek等AI工具生成创意图片,学生们踊跃展示作品、分享思路,现场氛围热烈。课后,听课教师围绕第一次课程设计展开了交流讨论。
何玲玲在总结时指出,本次课程案例鲜活、互动形式新颖,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于人工智能课程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同时要求课程组认真学习国家新颁布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意见》,结合各专业学院不同特点对课程设计、内容分布、典型案例、学生互动和人工智能伦理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全面培养学生人工智能思维,提升运用人工智能工具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据悉,本次面向全校开设的人工智能通识课共32学时,内容包括利用DeepSeek、豆包等AI工具对文本、图像、音乐、视频的生成及可能存在的科学伦理问题。课程自今年4月开始筹备以来,学院多次组织课程建设研讨会和集体备课会,教研室任课教师积极参与,对课程方案、内容编排、教学方式、考核评价、实践环节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努力探索形成独特的教学模式,不断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