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热点排行榜
分享到:
媒体关注

[学习强国] 打造“德润匠心”思政品牌 构筑“三位一体”育人格局——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三全育人”典型案例

来源:学习强国阅读:发布:2023-02-23

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湖北工业职院)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针对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特点,探索推进“炼匠艺、守匠心、塑匠人”的“三位一体”思政教育模式,大力打造“德润匠心”思政工作品牌,将“工匠精神”融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全过程,构成了学生价值观养成及综合素质提升的阶梯,让学生伴随着技能的提升、思想之基不断筑牢,培养一届又一届德技双馨的时代新人。

一、工作思路与目标

湖北工业职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秉承“明德、自强、敬业、崇技”的校训精神,践行“德技双馨、振兴中华”的育人宗旨,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职教理念,突出“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深入推进“炼匠艺、守匠心、塑匠人”,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工作、教育教学、校园文化、服务社会各方面,用优秀的传统美德、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滋养学生的心灵,助力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规划人生蓝图、提升专业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以“德润匠心”为引领、以创新思政教育和弘扬工匠精神为重点、以“德润匠心”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比赛、“德润匠心”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大学生“德润匠心”系列实践活动(含大赛)、“德润匠心”系列大型巡讲、“弘扬工匠精神岗位大练兵”等活动为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五育”并举成效显著,思政课程吸引力明显增强,课程思政示范效应充分彰显。形成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德润匠心”思政文化品牌,产生较好的育人效果和社会影响,成为“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创建的亮点。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教育教学渗透工匠精神、校企合作培育工匠精神,助力学子炼造过硬匠艺。学校通过开展“德润匠心”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比赛,选树了12名课程思政建设先进个人。以“全覆盖式”广泛发动和组织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做好教学设计,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持续把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养成高度融合、有机渗透教学全过程,使学生既掌握专业技能又具备职业精神。另一方面,推进校企合作深度互融,共育工匠精神。学校不断完善“双园融合”办学模式,坚持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始终守牢“学校主导、政府参与、行业协同、学生自主”逻辑主线,推进了与郧西县政府共建天河文旅产业学院、与房县政府共建黄酒产业学院、与竹山县政府共建绿松石产业学院等一批特色产业学院建设,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加大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培养工作力度。聘请112位来自生产建设一线的技术能手、荆楚工匠和劳动模范担任有关课程的教学或指导老师,在汽车工程学院、旅游商贸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创新“师傅带徒弟”形式,通过拜师学艺传承工匠精神、校企合作提升育人质量,帮助学生深刻把握产业文化的教育价值内涵,让产业文化涵养学生心灵,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文化精神,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质。

)校园文化浸润工匠精神人文教育涵养工匠精神助力学子恪守工匠初心。学校以“德润匠心”为统领,推动校园文化、人文教育与工匠精神“三个结合”:一是与专业特色、行业背景有机结合,提升校园文化底蕴;二是与评选表优活动相结合,提升学生精神境界;三是与工匠模范示范相结合,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学校持续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大学生社团文化节以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各二级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坚持开展“汽车文化节”“智能制造工匠文化节”“鲁班科技文化节”“山野清风艺术节”以及技能大赛等活动,将“思想品德+文化素质+体能素质+专业技能”有机融为一体。为强化人文教育对青年学子的熏陶熏染,学校举行“德润匠心”系列大型巡讲,邀请全国劳动模范王涛、王建清,省级劳动模范张龙,优秀校友王培俊、郝飞、刘鹏等一批“工匠精神”弘扬者进校园,广泛开展“弘扬工匠精神 学习劳模风范”事迹宣讲、“传承劳模精神 争做现代工匠”主题交流等活动。学校坚持开展“三全育人”先进集体与个人评选与表彰、“自强之星”评选与表彰等活动。在师生中设立“匠心名师奖”“工匠雏鹰奖”,举办“德润匠心”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和育人故事会。开设《工匠精神》等相关主题选修课,加强人文关怀。学校多渠道、多角度开展工匠精神的学习、宣传活动,营造了崇尚工匠精神的浓厚氛围,帮助学生树立了“技能可贵、强国有我”的坚定信心。

创新创业融入工匠精神服务社会践行工匠精神助力学子塑造时代新匠。学校注重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壮大新时代创新创业生力军。在“一个专业群引领一个县域产业,一个教学团队支撑一个品牌产品”的本土化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学校以“互联网+专业教育+地方产业”的教育新模式,引导全校师生利用所学专业围绕地方产业进行创新创业。同时鼓励吸引校内外的“名师名匠”担任大赛指导老师,在参赛备赛中重视思创融合,着力培养追求卓越、具有创新精神的“互联网+”时代工匠。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众创空间”和校园科技创业孵化器的育人功能。为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学校以“德润匠心”为统领,进一步创新“社会思政”模式,聚焦十堰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典范城市”、深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各类文化旅游节等实际,探索构建高校师生服务社会并从中实现自我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力开展公益实践、专业特色实践、服务地方发展等各类志愿服务。建立学校、二级学院、班级、学生“四级志愿服务网络”、健全“制度+基地+假期社会实践+评选比赛”相结合的多方互促机制。在服务社会中融入思政教育、践行工匠精神。

三、主要工作成效

通过创新活动内容,精心策划主题、议程,在平台、机制建建设和教师、学生参与过程中做到势大、力沉,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推动学校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坚持“立德树人”目标导向

学校在“德润匠心”思政品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课堂—网络—实践”教学模式。其中,课堂教学是主导,设置“导读—导图—导论”“三导”环节;网络教学是辅助,设置“微课—微评—微测”“三微”模块;实践教学是依托,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体系。通过这一教学模式,打造具有工科职业类院校特色、立足十堰地方产业特色和融合学校“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思政课堂。2020年,学校形成了《抓好“思政课”改革 构建“三全育人”良好格局》《积极探索社会思政模式,自觉担当举旗帜聚民心使命》《乘东风、强特色、铸品牌》等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思政教育案例10个;2021年形成《大国工匠校园传“马灯” 师生接力共筑“中国梦”》等集体案例16个,《桃李不言 匠心育人》等“三全育人”个人典型案例15个。

(二)推进“育人方式”与时俱进

学校依托原有“一系一品”思政文化品牌建设经验,在巩固传统“一线工作法”、“两访两创”等育人活动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培育“党员干部联系学生寝室”活动等一批党建工作新品牌。结合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媒体建设,打造融媒体矩阵,筑好网络育人平台,充分发掘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亮点,构建正向激励有机融合的师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断开展辅导员沙龙、学工例会、二级学院读书社、“经典诵读”“好书荐读”“党员导读”“红色电影展播”等活动,涌现出了“心雨桥”“居家文化”“十星级寝室文明创建”等省级思政文化育人品牌。

(三)教师“提质赋能”不断推进

学校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作为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在各教研室教学例会、教师党支部“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过程中不断要求教师要认真领会“六要”的新要求,提升教师能力、担当时代重任,以期尽快适应“德润匠心”品牌建设要求。学校单列工作经费、强化教师能力提升、严把教师入口关,持续推进“强基工程”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目前,校内20余位专任教师成为“荆楚工匠”“技能大师”;聘请84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楚天技能名师”“车城技能名师”。

(四)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增强

师生深入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生产实训和美丽乡村建设一线,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实地观摩、现场解析回应学生问题,以生动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让学生真学真信、愿学爱学。通过“德润匠心”品牌建设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使学生加深对科学理论的理解把握,用以武装自己的头脑。近年来,涌现了2名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1名“长江学子”,“省级学雷锋示范点”电亮青春服务队、省级“七彩社区”项目团队青春e行志愿者服务队等典型。师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选送项目10000余个,参赛师生超过30000人次,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全国总决赛银奖3项、铜奖3项,湖北赛区金奖10项、银奖18项,连续三年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和“集体贡献奖”,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在全国职业院校中名列前茅。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郑强 胡昌龙 曾晨)

责任编辑:盛广龙
  • 新闻热线:0719-8126196
  • 传真:0719-8126022
  •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北京中路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