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十堰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肖雅琴
《十堰日报》2006年11月22日报道 记者 摆利平
大学辅导员,是一个普通而平凡的岗位。然而,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辅导员肖雅琴老师,却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她的平等、宽容、和蔼,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一颗爱心带来的希望与力量。
大学三年,最难忘的是肖老师
石斌是2003年留级到肖雅琴班上的学生,平时自由散漫,他在外语系学习了三年,却毕不了业。老师、家长苦口婆心的规劝,对他没有任何作用。肖雅琴通过接触发现,他虽然对批评满不在乎,但感情丰富,自尊心特别强。这以后,肖雅琴抓住各种机会表扬、鼓励石斌,也让任课教师多安排他发言、交流。不久,许多同学都说石斌变了,变得积极开朗、学习勤奋。看到石斌的成绩上去了,在家里也懂事了,家长感激不已。
2005年夏天,石斌的父亲得知学院将迎接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主动打电话到学校,要求面见评估专家,讲述儿子成人成才的故事。他说:“在你们学校,我这样的孩子都能变好,还有什么样的学生教不好呢?”
肖雅琴就是这样,对于那些习惯不好的学生,不是简单地进行批评、指责,而是针对他们的特点,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克服自身的不足,将批评、教育、引导、鼓励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与她的交流中感受到爱的力量。
“大学三年,最难忘的就是肖老师。她既像我们的妈妈,又像我们的姐姐,和肖老师在一起,我们没有距离。”这是2002级学生吴丽在毕业DV中说的一段话。
如果有来生,我们还做您的学生
2001级学生赵勇才来自青海,报到时肖雅琴发现他右眼失明,姓氏与档案中兄弟姐妹的不同,交完学费后就没有生活费了。肖雅琴通过与他交谈得知,他因天生残疾遭父母遗弃,养父母家境又不好,也顾不了他很多。肖雅琴先解他的生活费之急,帮他找到一个勤工俭学岗位。生活问题解决了,赵勇才学习更加努力。
每逢周六、周日,肖雅琴都会在家里做一桌丰盛的饭菜,让远离父母的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到家里来,分享家庭的欢乐。她还想方设法给贫困生联系各种工作,让他们靠自己的劳动解决生活困难。除了经济上的关心、帮助,肖雅琴更注意在精神上给他们关怀和激励,经常推荐他们参加学院、系里和班里的工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来自广西农村的一名2001级男生,自幼父母双亡,和哥哥相依为命。2002年3月,肖雅琴发现他没精打采、气色不好,马上安排学生陪他去医院检查,诊断结果为晚期肝癌。全院师生自发给他捐款,肖雅琴常常到医院陪他说话,安慰他、鼓励他。2002年6月中旬,这名学生临终前哭着对他哥哥说:“我舍不得老师和同学!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到那里读书,还要做肖老师的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心,我们就干不好辅导员这项工作!”从肖雅琴心底,自然流露出的是对学生们的满腔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