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电亮青春服务队”1000多名学生,与市福利院数百名老人、孩子共同度过了无数个欢乐时光,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8年信守一个爱的约定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唐晓玮通讯员何银平
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的力量很微弱,但我们却可以默默地用自己的爱心、真心、恒心来温暖这些处于孤寂中的群体。
……
今天院子里有很多智障孩子在晒太阳。我们掏出纸巾给他们擦鼻涕,他们用友好的目光看着我们,拉着我们的手让我们坐。大班的小朋友也出来和我们打招呼。有个女孩主动邀请我陪她下棋,她一个上午都没赢过,却不放弃,直到吃午饭,她才不甘心地离开。
时间:2006年10月8日 组长:毕彩红 记录人:刘环
——摘自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青年志愿者活动日志
在十堰职院电子工程系档案室里保存着厚厚10本“志愿者活动日志”。2002年3月16日,电子工程系学生方友爱第一次写下日志,8年来,1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在日志里留下了他们的名字。
8年来,每个周末,在开往市福利院的4路公交车上都有他们的身影,风雨无阻。
一个孤儿点燃无数颗爱心
十堰职院“电亮青春服务队”与市福利院结缘,得从一个孤儿说起。
2001年9月,孤儿方友爱中专毕业考取了十堰职院。他无力支付学费却又不甘心放弃学业,就试着给学院领导写了封求助信,请求保留学籍,待外出打工挣到学费后再来上学。让他没想到的是,几天后,他接到了学院让他到校报到上学的电话。进校后,学院为他开辟了“绿色通道”,同时安排他参与校园值班,既免费提供住宿,又给他发工资解决吃饭问题。入学后的方友爱得到了来自同学、老师和学院领导的关怀,内心充满了感激。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福利院的老人和孩子,产生了为他们做点什么的想法。后在系党总支的支持下,他召集了一批志愿者,成立了爱心志愿者协会(后来命名为“电亮青春服务队”)。2002年3月16日,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晋为爱心基地挂牌。此后每个周末,志愿者都到福利院做卫生,修理电器,陪老人聊天、娱乐,辅导孩子们学习。
“我儿子都不给我洗脚,她却不嫌弃”
05级女生毕彩红,每次到福利院都会用热水给70多岁的王奶奶洗脚。老人的脚有鸡眼,毕彩红用热水将老人脚上厚厚的老茧泡软后,用手一遍一遍地揉捏,刮掉死皮,给老人做足底按摩。老人感动地说:“我儿子都不给我洗脚,她却不嫌我脏!”
“哥哥姐姐给了我勇气”
福利院里有个自幼双目失明的女孩叫明霞,脸上常挂着忧郁的表情。多次接触后,志愿者们发现明霞喜欢唱歌,就想尽办法教她最新的流行歌曲。慢慢地,明霞变得喜欢和人交流了、快乐了,而且还学会了吹笛子。
一个失明男孩非常自闭、敏感、胆小,一步都不愿离开照看他的阿姨。04级志愿者周软花用多种方式哄他出门都不奏效,就尝试着教他打篮球。在周软花等志愿者耐心引导和帮助下,男孩终于愿意每天抱着篮球到院子里玩了。
在一次文艺表演中,明霞为志愿者们唱了一首刚学会的歌《勇气》。她说她最喜欢“只要你一个眼神肯定,我的爱就有意义”这句词,她感谢大哥哥大姐姐们给了她勇气。
有爱就有希望
随着爱心活动的不断深入,志愿者们感觉仅仅辅导孩子们学习、照看老人,和他们谈心、帮他们打扫卫生、修理电器远远不够,他们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关爱。
2006年初,时任系团总支书记、志愿者服务队队长的刘鹏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走上社会,募集爱心基金,呼吁社会的关注,吸纳社会力量参与这项爱心活动。为此,他和同学们多方奔走。但募集的基金仍未达到民政部门设立专项基金的条件要求。目前,他们仍在努力着。队员们坚信:“有爱就有希望。”
薪火相传整8年
2002年至今,8个年头了,志愿者们将爱心接力棒一届一届传了下来,其间很多学生和福利院的老人、孩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很多志愿者毕业到外地工作后,仍然念念不忘福利院的老人和孩子。
志愿者刘棉毕业后一直记挂着福利院的孩子小晶晶,经常打电话向接任者胡松梅询问小晶晶的情况。胡松梅毕业前,刘棉再三叮嘱她一定物色好接替照顾小晶晶的人选。如今,小晶晶已长成大姑娘,学习成绩很优秀,经常给刘棉和胡松梅写信。
梁展毕业后,也多次打电话向系里了解他曾帮助的孩子民兰的情况。
缪丽丽“专升本”到襄樊学院后,仍然与民丽保持书信往来。1年前,民丽考上了武汉爱乐音乐学校后,第一个写信告诉了“丽姐姐”……
8年了,参与这项爱心活动的志愿者有1000多人,“将爱心传递下去”已成为他们的一种信念。
《十堰晚报》2009年11月24日报道
原文链接:
http://www.10yan.com/html/News/SocialNewscoment/2009-11/24/073549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