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猝不及防的灾难降临时,
在痛彻心扉的悲伤过时,
无论是承受爱还是施予爱的人都会真正的成长……
王蝶:18岁,来自都江堰,我院旅游与涉外事务系旅游英语专业07级学生。
“亲人啊!你们可都安好?”
见到王蝶已是5月14日下午,她坐在宿舍里的床沿上,低着头,有些凌乱的长发垂在脸侧,双手在不停地按着手机键盘,那一瞬间,我看不见她的脸,却感受到屋子里弥漫着浓浓的哀伤。在此之前,从同学们那里我已经知道这次地震中她已痛失了一个亲人,原本就很忐忑的心情在这一刻更是不知如开始我的采访。
地震已经过去两天多了,但当我尝试着用最温暖的语言来表达对她的悲伤我们大家感同身受时,她的眼泪还是不由自主地掉下来了。这个歌唱得很好的女孩子,在平息了自己的情绪之后,用她那带着川味儿的语音给我们讲述了这场灾难给她带来的伤痛。
5月12日下午,在我们也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感之后,汶川发生强烈地震的消息传来,王蝶立即与家人联系,但所有人的电话都无法接通,她一遍遍地拨着亲人的号码,在焦急地等待了十二个小时后,次日凌晨3点多,妈妈给她打来了电话,王蝶得知自己的表哥已经遇难,在通话不到3分钟时突然中断,怀着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她又失去了与家人的联系。
“亲人啊!你们可都安好?”王蝶的心再也平静不下来,第二天,这个班级团支书、学习委员,有了大学里的第一次旷课记录,她到附近的网吧一边搜索来自灾区的信息,一边继续与家人联系。当一张张触目惊心的图片在眼前掠过,当 “都江堰聚源中学18个班学生被埋,死伤人数不详”的消息赫然跃入眼帘时,王蝶的心再次揪了起来,因为她的堂姐和姐夫正是这所学校的教师,她晕倒了。
“别害怕,我们与你在一起”
获悉王蝶晕倒的消息,第一时间赶到的是她所在系的正、副主任吴明清和王燕。其实,王蝶开始搜寻亲人信息的时候,学校汇总四川籍学生的工作也在同时进行。火速到达现场的老师们,将王蝶背回来,并找来她的同学和老乡陪伴。中午,吴主任连买带做弄了七、八个菜,让大家在他家里吃饭,并不断地给王蝶讲国家的救援力度,下午让王蝶在他家里看电视,了解灾区的真实情况。在王蝶的情绪逐渐平静后,他一再咛嘱班干部和室友们要时刻关注王蝶的精神状况,及时汇报。
回到宿舍的王蝶,又见到了赶来看她的学工部长肖海华和团委书记王哲,他们与她聊天谈心,询问她生活上有无困难,鼓励她坚强面对人生的考验。并保证学校一定会解决她可能遇到的困难。同学们连续几天一直在她身边,有人对她说:“灾难来临的时候,不会想到去牵谁的手,谁的手最近,就是我们应该牵的手!现在我们就是你身边最近的那只手。”还有人说:“在绝望和灾难之后,怀揣希望的人终将找到光明,别害怕,我们与你在一起。”当有同学得知5月18日是王蝶的生日时,大家自发地为她组织了生日晚会,那天晚上,全班同学把她请到教室里,为她系上了象征好运的红丝绳,并和她一起为亲人及灾区的同胞祈福,看着每位同学用同样系着红丝带的手高她做出加油的手势时,王蝶含泪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5月19日,王哲教师代表学院把500元的生活补助费交到了王蝶手中。
“那一刻,我的心豁然开朗,一下子平静了”
5月19日下午2:28分,王蝶与全院师生一起为在地震灾害中遇难的同胞默哀,在这天地同悲,举国共泣的3分钟里,看到人们为这些不是亲人的“亲人们”流下了哀伤的热泪,看到灾难过后人民的空前团结,王蝶感受到了内心深处涌动的力量,她说:“那一刻,我的心豁然开朗,一下子平静了。我知道接下来我也该为灾区的乡亲们做些什么了。”
曾经沉浸在悲伤中的王蝶让我们看到了令人欣慰的变化。那天,一家媒体来到学校提出与之交流,一直有些不愿意面对采访的她,本来还有些拿不定主意,可一听说他们的吴主任也在场,她立即就答应了。当天下午她应邀参加了市电视台《车城大讲坛》的录制,为十堰市民讲述了她家里受灾和救灾的情况。也在这一天里,她与亲人再次连通了电话,她也得知自己一直担心的堂姐和姐夫幸免于难。
5月19日的夜幕中,王蝶与同学们一起在操场手捧烛光,遥寄哀思,默默祈福。当摆成心型和“5.12”数字的蜡烛默默燃烧、慢慢逝去后,她与同学们共同呐喊的“中国加油,汶川坚持”声音响彻夜空。
5月20日上午10点,系着黄丝带的王蝶再次与同学们聚集到办公楼前的操场上,她高举右手,拼尽全力地喊着:“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天佑中华,祖国万岁。”当她看见外教站在身边时,就主动地为他们解释黄丝带活动的意义,并一遍遍地教他们用中文喊“加油!”
一个乐观向上的王蝶又出现在了同学们面前,此时看去,她瘦弱的身影很是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