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崔晗)这是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精美的课件、生动的讲述、让人身临其境的影音资料、广阔独到的视角……在“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为主题的思政课上,学生被分成了十个组,每组的代表就“一国两制”、“港澳问题”、“台湾问题”等问题进行着的精彩演讲和激烈辩论,任课教师张西平则扮演现场指导兼评论员的角色,恰如其分的点评和犀利问题穿插其中。自始至终同学们被深深地吸引,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一旁的院督导、思政部督学和前来听课的思政课老师频频颔首,发出会心的微笑。这是笔者在电子工程系的一堂思政课上看到的一个场面。
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小组竞赛,这是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课程改革后课堂教学“标准搭配”系列套餐中的一款。思政课程改革后,思政课教师结合“Y世代”90后大学生的特点,将流行语言、现场脱口秀等青年学生喜爱的元素引入思政理论课课堂,在新形势下尝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中开出了又一朵创新之花。
邓志鹏同学精彩演讲
本学期以来,思政课将演讲、辩论、课题、比赛、奖励等多种形式融入其中,这种研究型的教学模式带来的是一个更为“立体”的课堂。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变知为行,将课堂变得有声有色。“尽管它没有告诉我标准的、满分的答案,但一次次令人心跳加速、身体升温的讨论,却让我的心灵大为触动,并激励我去思考、去尝试、去探索”,学生邓智鹏说。而老师对同学们表现的认可和高度评价则是对学生的最好的鼓励。
雷富锐同学精心制作的课件博得师生赞赏
今天的思政课堂必须正视这样的现实:如今“90后”的大学生与以往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们思维活跃,个性彰显,自我意识强烈,传统结论式、灌输式的教学已很难收到好的效果,必须取而代之以启发式、讨论式等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主导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式为学生腾出了更多讨论、研究和思考的时间,老师的概括和讲解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深受学生欢迎。
据张西平老师透露,课程改革后的思政课堂将更加全面开放化。下周的思政课将由两个学生代表担任主持人,以节目表演的形式进行思政问题演讲,形式更新颖,完全将课堂交到同学们的手里,让同学们在欢乐没压抑感的氛围里讨论学习,这让同学们更加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