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电子管”的何银平
□文/图 本报记者陶德斌
何银平在检测自己动手制作的电子管功放器物理参数。
清理、调试以及享受这些电子管收音机,成了何银平业余时间的最爱。
7月29日,何银平利用暑假午休时间,在实验室拨弄着他的一堆“电子管”收音机。一会儿功夫,那“老古董”发出的声音,把记者带回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上世纪90年代初,大学物理专业毕业的何银平,毕业后一直在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执教。电子技术虽然从电子管经历了晶体管到今天的集成电路的发展过程,但何银平仍留恋“电子管”,他声称:“‘电子管’在音响功放领域的不凡表现大有东山再起之势。因为‘电子管’在音质、音色、音乐性和耐听性上明显优于‘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机器。”近10年来,何银平已收藏了数十台老式“电子管”收音机。其中一台上世纪50年代以前的“木质老货”,经他稍加修理,又发出了耐人寻味的“老广播音质”。
何银平说:“电子管收音机的收藏,未必能如收藏邮票藏奇石字画般升值可期,但内在之美实在妙不可言。无论白天夜晚,当你面对着这些经年陈物发出的点点暖光,听它诵咏的声响,真有一种恍然隔世,与先人默默相对的感觉。现在的‘机器’,有几部能在数十年后为人所用,为人津津乐道呢?!”
何银平工作之余,除了摄影就是迷着他的“电子管”。他介绍,收藏电子管收音机,少不了除尘、清洗、调试、修整等程序,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老东西”正常发出声音,才能感受到每一台不同“电子管”的独特声韵。
《十堰日报》2008年8月4日6版报道。
原文链接:http://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