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热点排行榜
分享到:
媒体关注

[十堰周刊]专版:就业是检验教学的硬指标

来源:<a href='http://www.hbgyzy.edu阅读:发布:2008-09-26

常年邀请生产一线技术专家和能手,加盟教师队伍。专业教师不仅具有高等教育教学的资格,而且拥有技师和高级技师的职业技能证书。

专业建设立足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实际,立足本土支柱产业发展需求。针对市场设专业,针对企业定课程,针对岗位练技能,秉承我国最好的高职教育理念和教学改革经验。

先上课后实习,再上课再实习。实行工学交替,并努力在一线企业和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工学交替的条件,培养与生产实践零距离的“即用型”人才。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高质量专业培养赢得无障碍就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广泛走向经济发达地区企业,走向国家大中型企业,走向本土支柱型产业企业。

学生在电子创新中心实训

就业是检验教学的硬指标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实践教学之道

本报首席记者卢家波 □何银平郑妍妍/

壮戈/

十堰职院电子工程系2008年毕业生中,有60名学生在实习期间与创维公司签订了就业合同。毕业后,他们将直接走上了创维公司的岗位。2008年新生招生时,武汉海汇公司又给电子工程下了订单。而十堰本土的东风公司、丹江电厂、黄龙电厂等企业,也纷纷向电子工程系伸出了“橄榄枝”。

教学向技能沉降

十堰职院电子工程系的发展,有着深厚的高等教育背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着近30年理论教育所积累的“内功”。另外一方面,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一直是学院电子工程系的优良传承,这种传承到了高职教育时期,更是显现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1970年代,在十堰职院前身的十堰高师班,物理是拳头专业。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年代,物理专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教师和专业管理人才。1980年代,十堰职业大学应用电子技术是最吸引考生的专业,为东风汽车公司和地方企业培养了众多应用型人才。

1998年,十堰职业大学更名为十堰职业技术学院,随着学院整体由高等教育向高职教育转型,电子工程系在高等理论教育上做加法:教育教学全面倾注技能培养的内涵。

电子工程系目前拥有专业教师22人,其中硕士7人,有8名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系里70%的专业教师都同时拥有技师和高级技师的职业技能证书。

为了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更好结合,电子工程系还有20多名实战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他们有的来自电子企业生产一线,有的是电子行业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例如,十堰市家电办主任陈文金、十堰广播电视发射台台长陈武等,都是电子工程系的兼职教师。

“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的前景可以说一片光明”,2008年8月,十堰职学院电子工程系主任李军自信满怀地说。

一些国内知名的课程专家也被电子工程系请来指导开展课程建设。教育部电子信息类专家盛宏宇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赵志群博士等,都是电子工程系“智囊团”成员。

秉承“专业建设为龙头,课程建设为核心”的教学建设,电子工程系以课程建设带动各项教学建设。通过课程建设改革的经验,电子工程系承担了2项教育部教学资源库建设,4项国家和省级建材建设,2项省级及以上教研项目。

电子工程系一直致力于教学改革。系主任李军07年9月到宁波职业技术院带职学习了三个月,在这个国家示范职业技术学院,获得了我国最好的高职教育理念和教学改革经验。于此同时,他们还组织各专业带头人深入企业一线调研,根据高职教育的发展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确立了“针对市场设专业,针对企业定课程,针对岗位练技能”的办学理念,抓住十堰电力大发展的机遇,确立了“弱电打造品牌,强电发展规模”的人才培养规划。

在教学过程中,电子工程系跟紧职业教育的先进模式,从传统的学科式教学向工学结合转变,注重学生的实际技能的培养。在校内建设了资产达500多万元了各类实训基地,把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景转换为学习情境,让学生把知识直接转化为生产。他们做到了“课程构建项目化”、“实训产品化”,课程要针对电子产品生产过程来构建,实训就是要学生自己设计制作出产品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更强,能迅速地投入生产,也更切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所有的学生在取得学历教育的同时,能够取得职业技能证书。电子工程还与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高校合作,提高学生的学历,在专科毕业的同时,能同时取得本科学历。

毕业生无障碍就业

“电子工程系的毕业生不存在就业难问题,很多学生甚至没有毕业,就已经找到了工作”,电子工程系主任李军说。

电子工程系就业不难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订单式培养,二是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

电子工程系与广东、武汉等电子企业以及十堰本土的汽车工业企业、电力工业企业等保持长期合作,经常到企业调研,研究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定向培养。目前,国内的创维、中兴等众多知名企业,都与电子工程保持“供求关系”。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电子工程系已经为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发达城市,包括创维、中兴、武汉梵谷、武汉天运等国内知名企业输送电子应用人才1000多名。他们的月薪保持在2000至8000元不等。其中,不少人已经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或走上管理岗位。

工学交替的教育模式,使电子工程系的毕业生实践能力很强,属于“即用型”人才,受到企业的热烈拥趸。这也是电子工程系毕业生好就业的原因之一。

“工学交替”模式其实就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即理论教学和实际工作交替进行:先上课然后实习,再上课再实习。这种模式带来的好处是,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后,能在实习的工作期间直接应用,而在实习时及时发现知识的不足,再返校上课时,能更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这与通常的“2+1”模式(学习2年实习1年)的模式相比,学生的角色转换更轻松,适应工作的能力更强。通过“工学交替”的模式既能提高教学水平,又能让学生掌握实战经验。这样的毕业生当然受企业欢迎。

电子工程系的毕业生创新能力特别强,除了寻求就业外,自主创业的特别多,培养了不少发明家、中小企业老板。06级学生郭艳华自主设计制作了机器人,96届毕业生范志庆开发了高水平的单片机教学仪器。02届毕业生唐发霞创建了智冠科技公司,03届毕业生焦国均创建了诚信计算机公司。08届毕业生刘鹏创立了联高网络科技公司,96届学生沈仁贵创办了深圳市思讯电子有限公司和引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据不完全统计,电子工程系毕业的中小企业老板资产超过千万元的,不在少数。

电子工程系主任李军

未来计划

电子工程系目前有四个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电子工艺运行与管理专业、电子设备运行与管理专业。系部还担负着非学历教育的劳动力培训任务。通过与行业协会合作成立了培训机构,为企事业单位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培训人才。

依托东风公司,为东风公司和地方汽车工业提供高技能人才。东风公司与沃尔沃的合用大幕已经拉开,十堰地方汽车工业也飞速发展,对汽车电子人才的需求量很多。电子工程系的毕业生完全可以为十堰的汽车产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围绕电力发展,建设电力相关专业,电子工程系面临绝佳的机遇。随着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战略实施,十堰电力产业支柱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十堰已争取到120万千瓦的火电项目,水电火电将形成400千瓦时的发电能力,发电量可达150亿度。发电、变电等人才的需求量也十分大。电子工程专业将瞄准电力产业,开展电力相关专业的建设,为十堰电力产业发展输送人才。

把握住了十堰的汽车产业和电力产业,电子工程系的毕业生在本地就能找到用武之地。

高质量职业教育带来高质量就业,高水平技能人才促进产业经济腾飞。十堰职院电子工程系响应时代的召唤,抓住发展机遇,力争在人才培养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不辱使命。

其他毕业生链接:

沈仁贵,十堰职院电子系1996届毕业生。1998年初创立第一家公司——深圳市思讯电子有限公司,2004年创立第二家公司——深圳市引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公司与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目前,沈仁贵的两家公司拥有员工40多人,资产过千万元。他的目标是在计算机网络这个细分行业里,打造一个真正的“百年老店”。

焦国均,十堰职院电子系2005届毕业生。大二下学期,焦国均用自己的800元和同学融资的1万元,创办了诚信电脑服务公司。目前,公司接纳了15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月销售额近百万元,纳税2万元。独立开发电子产品,创立自主品牌的企业是焦国均努力的方向。

刘鹏,十堰职院电子系2008届毕业生。专业之外,爱好新闻和摄影摄像。2006年,创立了湖北第一个大学生服务中心网站——十堰市大学生服务中心网站。2008年6月,在网站被评为十堰市十佳行业网站的同时,成立了“联高网络科技公司”。做好企业在校园的推广,让企业走进来,把校园推出去,是刘鹏正在努力的目标。

《十堰周刊》第39期(总第1064期)专版报道,2008926日出版。

责任编辑:胡昌龙
  • 新闻热线:0719-8126196
  • 传真:0719-8126022
  •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北京中路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