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职业技术学院跟1998年高校扩招以后大量出现的一些高职院校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她有举办高等教育30多年的内涵和底蕴,尽管早已形成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主的专业发展方向,但是学院传承下来的思想教育、基础素质教育的人文精神,正是一所成熟大学醒目的标杆和旗帜。
高职教育的五彩基石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程建设之道
公共课部主任冯兴山
公共课的教育教学是一切学科教育的基础,是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公共课程的教学实践,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为培养学生能力着想,一切为学生成人成才服务,为学生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公共课部主任冯兴山副教授如是说。
十堰职院公共课部承担了全院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概论》、《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公共体育》等10门必修课程,还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网球》、《武术散打》、《书法》等选修课程。数学教研室的《高等数学》课2004年被评为湖北省精品课程,这是职院的首门省级精品课。
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吐露沁人芬香
翻看十堰职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材料,记者嗅到了一股沁人的芬香!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概念总是让人想到高深、沉闷,与大学生激情澎湃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反差。然而在十堰职院,记者却发现思政教育是那样的丰富多彩,师生间的关系是那样的融洽,从事思政教育的老师是那样的受学生青睐。探其奥秘,发现根本原因在于学生能与老师在思想深处碰撞火花,它闪烁着职院“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共产主义真的能实现吗?”十堰职院的一位学生向老师提出疑问。面对这个很抽象的问题,该院思政课老师并没有生硬地直接回答,而是用了整整四个课时,先组织学生讨论社会制度、观看音像资料,再引导学生分析国情,正确认识着眼长远、做好眼下的工作与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这位教师对思政课的创新,也掀开了该院思政课革新的序幕。
思政课老师发现把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动的社会实践、现实的社会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他们组织思政课教师到井冈山、韶山、西柏坡、延安、江苏华西村实地考察,使老师们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亲身体会国家改革发展的巨大变化和惠民政策给城乡带来的巨大发展,从而丰富教学内容,使思政课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同时,紧跟社会发展、紧扣时代脉搏,适时举办形势报告会和座谈交流会,从国际局势到经济社会发展,从藏独分子到中外关系,从楼市房价到食堂饭菜,从世界传统武术节到十堰未来的发展……不管哪个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只要是人们所广泛关注议论的重大热点问题,只要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都及时举办讲座,组织座谈,引导学生了解国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学院还与市博物馆取得联系,将之确立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市情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红色电影展播周活动、纪念“一二九”征文活动、“百本好书大家读”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接受心灵洗礼。
2006年省教育厅思政处高度评价十堰职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认为十堰职院能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育人工作相结合,将课堂教学、网络教育和各项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2007年省教育厅督导组组长这样评价:十堰职院党委对思政课认识统一到位,措施得力,有强有力的领导专班和十分敬业的专业队伍,为思政课教学工作创造了良好宽松的条件;教师培训工作非常到位,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学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很有特色,思政课老师课余坚持网上在线解答学生思想疑惑,有创意,非常好。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十堰职院思政课以其清新的风格亲近大学生,将枯燥的理论化为学子心中的“家事、国事、天下事”。
交际英语:能说会道
十堰职院学生在2007年、2008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湖北赛区的决赛中,两次摘取一等奖。
大学英语教研室担负着全院的公共英语教学,结合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加强了学生的英语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对学生进行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教学采用“任务教学法”和“以学生为主体的主题教学模式”,让学生“现学现卖或现卖现学” 以任务带动学习的原则,达到快速学习的目的。此外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英语考级内容相结合,与各种类型的英语大赛相结合,以考促教、以赛促教。在“任务教学法”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浓了,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强了,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三、四、六级的过级率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在省级各类的英语大赛中频获佳绩。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院鼓励年轻教师提高学历层次,积极选派教师外出参加教研活动和进修。每年定期安排教师参加不同层次的教学研讨会,交流教学、教改信息,到国内外相关高校学习研修,如华中师范大学、英国Chichester大学等。教研室的核心课程《大学英语》被评为院级精品课。
本着“优化第一课堂,强化第二课堂”的原则,教研室不定期地邀请外教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举行专题讲座、“英语角”、英语调频广播等,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更丰富的语言环境和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舞蹈训练
“必须,够用”的数学教育
高等数学是一门工具课程,是学习好专业课的基础。数学教研室担负着全院各系高等数学课程教学,高等数学教学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进行改革,将高等数学与各专业课程相结合,凸显基础性和服务于专业技术教育的课程功能。
教学实践中,教师注重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提高课堂效率,加大信息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高等数学精品课程网站,教学资源和课件实现共享。注重数学建模思想、方法的渗透,同时开设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与能力。
学生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了基本数学能力,即类比、分析、归纳、抽象、联想、逻辑推理、计算等能力,以及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并借助于数学软件求解数学模型的能力。
数学教研室开展“高职高专数学系列教材建设”课题研究,把教学改革的成果及时转化到数学系列教材建设中。参编了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数学》系列教材三本,本系列教材由湖北省高职高专数学研究会推荐到省内外多所高职高专院校使用,受到使用院校师生较高的评价。
备战湖北省大学生运动会
体育运动伴你一生
2008年世界传统武术节中,学院代表队在市级武术表演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体育教研室的教师们功不可没。“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如封似闭”……在校园的每一个早晨,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操场上,十堰职院的武术健儿在老师的带领下精神抖擞地练着武当太极拳,一招一式刚柔并济、有板有眼,这只是职院体育教学的一个缩影。他们的田径代表队还在全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取得过团体前八的好成绩。
体育教研室承担着学院公共体育教学,以“健体强身,健康第一”为目的,体育教育寻求一条自主创新之路,提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的改革方案,培养学生树立终身锻炼身体的观念,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为了培养青年人有陪伴一生的运动爱好,他们将原有的公共体育课教学内容分类为必修课和选项课,2008年上半年,网球、武术、散打、篮球、足球、健美操、体育舞蹈、桥牌8门选修课,深受学生欢迎,每班报名人数都突破了200人。学生体育运动的蓬勃展开为体育教学俱乐部化打下良好基础。
除了组织学院田径运动会,还组队参加湖北省一年一度的大学生运动会。在省运会上,获得了女子中长跑项目第二名好成绩,26人次还获得43项单项奖,多人获得优秀运动员称号,田径队也多次荣获团体体育道德风尚奖。
体育教研室主任齐骄阳副教授认为,体育文化的建设,能够使校园文化呈现蓬勃向上的氛围,体育是学生健康成长感受人生体验人生最直接、最深刻、最主动的活动。体育工作的方向就是,研究选择切实可行,有效的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礼仪培训
素质教育:让学生终身受益
素质教研室主任吴疆副教授认为: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要让学生感悟文化、沐浴文化、享用文化,让学生在校园氛围的熏陶下,逐渐感悟、理解人文精神,使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态度。
公共课部率先在全省高职院校中专门成立了人文素质教研室,开设特色鲜明的素质课程:文化通识课、心理素质训练课、口才训练课、礼仪训练课、审美训练课、才艺训练课,开办人文素质讲坛,使学生具备应有的汉语运用能力、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得体的行为举止和仪表仪态、良好的审美能力和多种才艺。同时积极开办人文素质讲坛,定期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和专题报告,使学生在校园文化氛围的陶冶中既增长知识,又提升精神境界。培育出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青年是还原教育的本来面目。
青年学子人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爱好得到张扬,个性得到舒展,青春风采得到演绎,使他们充满自信和活力的投入社会实践的大舞台。学子们踊跃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文艺和技能大赛摘金夺银囊括各种奖项,电子工程系学生在市福利院设立青年志愿者“爱心基地”,7年如一日,开展爱心接力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并被省教育厅作为典型推荐到团中央表彰。
《十堰周刊》第45期(总第1070期)专版报道,2008年11月7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