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热点排行榜
分享到:
学子风采

一个文学青年的“追天”路

来源:本站原创阅读:发布:2007-04-10

一个文学青年的“追天”路

——记十堰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副总监贺翔

贺翔简历:男,1978年8月出生,1999年毕业于我院化工工艺专业。从99年6月起,先后任十堰电视台记者、编导、制片人;十堰电视台生活频道新闻部主任,《生活新闻》栏目主编;十堰广播电视报社记者部主任、首席记者、编辑部主任;现任湖北十堰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副总监。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都更加光明灿烂。”这位眉宇间流露着英气,浑身上下透露出干练与精明,举手投足间无不显露着文人的酷逼,言谈幽默谈谐的青年,他是我院99届化工工艺专业优秀毕业生贺翔。在车城十堰,短短数年,他是如何由一个文学青年成长为十堰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副总监的呢?怀着钦佩的心情,笔者探寻他成功路上留下的串串足迹。

菁菁校园绽芳华

贺翔出生于汉水河畔,他天资聪明,爱好广泛,高中时期,他的论文《省柴节煤话环保》曾获得过全国中学生科技创新探索奖、全省一等奖。虽然他学的是理科,但对文科情有独钟。父母都是化工行业的工程师,受家庭影响,上大学时,他不加思索地选择了我院化工工艺专业。大学三年里,一方面他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一方面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校期间历任院团委干部、系学生会主席、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演讲辩论协会会长等职务,那时,不大的校园,演讲辩论、青年志愿者行动、无偿献血、希望工程爱心救助等活动处处有他忙碌的身影。由他创办并曾主编的文学社刊物《追天》,现在还在成就着职院无数青年学子的文学梦想。1998年5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乘风破浪会有时

1999年毕业时,正值直国民经济转型时期,全国毕业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一个地方高校冷门专业专科生的出路在何方呢?家人着急,拖亲访友找关系想让他进化工企业却均无用人编制。当时的他,却一门心思忙毕业设计和追天报纸。在5月份的一次人才交流会上,带着试试的心情他向十堰电视台投递了自荐材料。60多人报名,其中新闻专业的本科生不少,只录取3人,竞争激烈而残酷,经过面试、笔试,层层筛选,贺翔脱颖而出。庆幸之余,新的困难一个个摆在他的面前。以前写诗写散文那是兴趣,一二次采写校园小新闻印象不深,电视新闻对他无疑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一切要从头学,经过10余天培训,他系统学习了采访、录音、摄像、剪辑等基本要领,跟班实习一周后,并开始独立工作。谁知出师不利,第一次独立采访就险些被辞退。那天他向某局一位副局长咨询关于劳动保障方面的政策,但对方要求出示记者证,他解释自己是新人,但那位副局长不予理睬,拒绝采访。年轻气盛的他怒火中烧,冲着那位局长一顿理直气壮的诘问。他满腹怨气回到台还没落座。台领导下令斥退他的电话就来了。多亏总监以“他是新闻好苗子”的理由向台长力保。对他而言,这个小的挫折是及时而必须的。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把如何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当作一门基本功来用心锤炼。

最初的一年,他只能做些小新闻,完成了领导布置工作任务后,他勤勤恳恳、一口一个老师,向前辈们学摄影、剪辑、包装、制作各个阶段的新闻活。十堰市的大小书店只要与新闻有关的书籍,他都买来阅读;十堰没有的,他托人从外面代买。各大报刊杂志网络上的新闻作品都是他学习的好摹本。台里任何人需要帮忙,一声招呼,他乐呵呵地跑前跑后。他的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的名声如他的专业水平一样一天天提高。第二年,他就能独立地完成深度报道了。03年,他参加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考试,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记者证;06年12月,经过三年的自学考试,他如愿地获得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本科学历;

他还是一个非常有新闻责任感的记者,只要有新闻,再远再偏僻的地方,别人不去,他去。在2002年以前,他的足迹遍布了十堰市的山山水水。他的镜头和笔尖下出现最多的是广大的老百姓的身影、生活和心声。他最幸福的是老百姓经常点名到姓向他“报料”,哪怕他后来不在新闻第一线。

他善于创新,乐于创新,他努力把电视的创新和新闻的张力发挥到尽可能大,他说喜欢这种坚持的姿态,并愿意为此疲惫和快乐。

从2002年起,他基本走上了管理岗位。他先后参加武汉大学新闻系本科插班生学习和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编导班短训,还参加过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制片人研修班短训,并有机会对中央电视台进行考察学习。

他勇于竞争,从不放弃每一个属于自己的机会,2002年在台里进行优化组合,在竞争上岗中他被委任为制片人,负责的栏目《便利周刊》年底被湖北省广播电视学会评为“湖北省十佳栏目”。第二年,他被提升为新闻部主任。04年《十堰广播电视》报在激烈的竞争中由高峰步入低谷,为突出重围,广电局调贺翔任新闻部主任,一个月后他成为了该报的首席记者,三个月后提升为编辑部主任,广电报也走出了低谷。05年初,电视台改革,经济、生活频道合并,他通过竞争受任副总监,分管新闻宣传。

多年来,他始终战斗在新闻第一线,采编电视新闻消息数百条,电视新闻专题、社教专题、纪录片数十部,部分在省台或中央台播出,不少作品获省、市新闻奖,如《竹山三民警成被告》、《老街》等;在报刊上发表新闻通讯10万余字,部分作品获全国一、二、三等奖,如《一条无法呼吸的河》、《陈学江的爱滋病生存》等;主编电视新闻栏目《新生活》、《生活新闻》等,其中《新生活》获省、市新闻奖,《生活新闻》获“2004湖北十大名牌电视新闻栏目”称号;策划创办了一批新闻栏目和社教栏目,如《经济观察》、《经济生活新闻》、《生活调查》、《财富生活》等,这些栏目秉承民生品质,关注公众利益,正在成长为十堰电视台的品牌栏目;撰写理论研讨文章多篇,全部获奖,如《城市电视台新闻栏目的品牌建设》、《哲学层面上和谐媒介的价值取向》等;参与媒体管理和市场营销,策划组织大型活动和现场直播多次,如“年度经济人物评选暨颁奖典礼”成为十堰市的一项品牌活动、一次经济界的“盛宴”,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化工专业与新闻工作

化工专业的毕业生从事新闻职业,一个文学青年成长为一个大频道的负责人,一如当初从零开始创办追天刊物一样,虽然他闭口不谈成绩、也不谈艰辛和不易。“如果选择了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们可以想象,他一定是走过一条夸父逐日之路。

他谈的多的是责任和感恩。当年,为了办好追天,他们通宵达旦搞策划,绞尽脑汁请名家题词,节衣缩食办报纸……回忆那段青葱追梦岁月,他说非常感谢学校领导老师出钱出力支持他们办追天。他深有感触地说,“就是在追天的锻炼,我才有可能将对文学的爱好和潜能尽情发挥;母校给我提供的无限广阔的舞台,我才有可能将个性和能力极致释放。也正是这段学生生涯,使我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为我今天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谈到专业和工作,他认为学习理工科,反倒使他形成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创造思维能力,这恰恰是他的优势,每次采写制作经济和理工领域的新闻,他更加得心应手。他觉得工作成败和能力发挥大小的关键取决于人的态度。现在,每年都有一批名牌高校新闻专业的本科生到他的部门实习和求职,他总结为,一是很多学生眼高手低,理论和实际动手能力欠缺,却为有专业有学历自鸣得意;二关键是态度不对,不主动学习,一天到晚呆在办公室看报纸喝水,后来反过来埋怨老师没有教会他们什么。三是功利思想太重,眼睛光盯着“有赏新闻”。

他寄语环化系的学弟学妹们,一要热爱本专业;二要努力学好专业;三要充分利用学校搭建的舞台,锻炼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四是要自信,不要因为学校名气不高、专业冷门而自卑自弃,要把握住机会展现自我;五是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论求职,还是工作,还是学习专业,一定要放下架子,踏踏实实向老师、同学,向书本……利用一切途径和机会,学做人学做事学真本领。

责任编辑:张蕴华
  • 新闻热线:0719-8126196
  • 传真:0719-8126022
  •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北京中路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