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丹丹06年秋于武当金殿前)
黄丹丹之毕业三年之感言
【编者按】黄丹丹是计算机系05届毕业生,为人文静,做事执着,爱好舞文弄墨,更爱好驰骋在计算机程序的世界里……其梦想是未来的几年内能够组建一个团队,成立一个高科技含量的软件公司,开发出精湛的软件产品,能为国家、社会做点贡献!四、五十岁的时候想到一所大学教书去,希望可以靠他的汗水让让后学者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少走弯路!
5月27日上午,电话响起时我正在调试程序代码,是十堰的号码,来自我的第二故乡。听到对方殷殷的问候,得知张老师希望我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说说学习工作经历时,我惭愧不已。不管是在学校还是现在,我都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秀的头衔与职位,人自然是平凡不过了。既然张老师发话了,我怎敢不动作?不管成功失败、富贵贫穷,向老师汇报一下近况也是应该的。
我,黄丹丹,来自宜昌某一个小山村,自小家庭经济拮据,随着年龄越大、读书时间越长,情况愈甚。父母忠厚老实,从不会偷奸耍滑,这一点特性倒是传给了我。爷爷是个有些墨水的人,对我较为喜爱,当我三岁可以乱蹦乱跳时便教我写字,倒也不辜负,在周围人的夸奖中让我成为了在书法方面算有点长处的人。
喜欢写作最初源于虚荣,源于攀比。邻家有大哥上高中,我上初中。大哥经常会在《宜昌日报》上发表个一篇两篇“豆腐干子”。其父其母其本人得意洋洋,常在我面前炫耀,引得我决定发奋写作,天天记日记锻炼本事。不过直到初中毕业也没能在《宜昌日报》上发表文章,不过确实锻炼了文笔一点不假。中专最后一年的班主任很年轻,教语文,很有个性。对我多有照顾,在生活、做人、写文章方面给了很多帮助,至今受益。到中专毕业时我在写作方面已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了!
我的大学,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在这里,我的整个生活开始发生了质的改变!我从没有觉得十堰大学配不上我,至今也是。与十堰大学的情感是从第一天报到开始的。不说接待我的师哥师姐们为我拎包引路,类似这样让人感动的事太多。在报到的过程我发现:师哥师姐们与老师之间的交谈不仅是师生情感,还有像朋友一样的愉悦,还有像亲人一样的关怀。这确实也是我所期望的,大学生活就是不一样,我希望有一个新的开始。
三年期间,我做过小生意,家教,也打过“短工”。为了延续写作的兴趣,我进了学院的记者团,做了广播台的编辑。也正由此我认识了张蕴华老师。张老师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对同学们真心实意地关爱。有一个大一寒假,我和一个同学整个假期都没有回家,过年也没有。张老师知道我们要自己开伙,就为我们送来炉子和锅。这就是张老师的好,现在想起来心里还特别的暧。
进入大学,我的目标是明确的,毕业后我要能够凭借自已的双手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因为我没有人可以靠,也不愿靠别人。有了方向就需要自已去探路了,我从《电脑报》某个专家文章中得知C++(编程语言)是真正程序员用的语言,而我就要成为这样的程序员。系里有一位老师叫曹郁辉,曹老师是高级程序员。对于我们来说,高级程序员是很神秘的。而曹老师本人也很有传奇色彩,据说他做过软件,开过公司,三维动画玩得尤其酷。有一位计算机专家说看一个人计算机水平的高低可以看他操作计算机的娴熟与优雅,娴熟相对容易,而优雅是需要天分的。在向他请教一段汇编程序时我见识了他的“表演”,就像现在的朗朗在弹奏钢琴。他告诉我们说学计算机就应该写程序,做软件,可不要浮于表面。这更加坚定我要做一名真正程序员的决心。
在大学里,我做的最为正确英明的事是参加了国家人事部组织的计算机水平考试。我报考的是“高级程序员”,相对来说确实是有点好高骛远。重点大学本科也不见得能过多少人。在备考期间,我知道仅一本辅助教材是不够的,其中的每一个章节对应的实际上是一门专业课程。于是对应所有的章节我几乎都买了一本参考书,如《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结构》等,我一一阅读并力求理解所有重要的知识点。而最后的结果是我下午的考试并没有通过,45分通过,而我只有39分。此次我最大的收获是仔细地的研读过计算机专业的几门核心课程,这是作为一个软件学习者或软件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内功”。
但学习这些东西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时不时就遇到让人摸不着方向的问题,一连看好几遍都可能还搞不懂。这时候我会把这些不懂的东西记下来,有机会请教系里的老师,估计系里教过我的老师都被我“麻烦”过。比如曹老师,在回家的路上就经常被被我“逮”着问问题。再如梁铭老师,好几次是在周末到他家里去帮我修改数据库设计,还有王明东老师,欧阳彦阶老师……。这样的事太多。我很幸运,每当泄气、信心受挫的时候,老师的鼓励与点拨总是无处不在。
2004年2月份,我自已找了十堰的一家公司实习,使用FoxPro开发ERP类软件,我顺便完成了毕业设计。设计课题是项目里的一个部分,也是项目一直需要而没有实现的组件,最终我通过了毕业答辩,公司老板也由此给了我奖金以示鼓励。之后陆续完成了若干模块如通用查询器等,离开实习公司已是8月份了。
回忆起我寻找第一份正式工作非常有趣。2004年10月初我正在苏州,本以为那边机会很多,但机会却没有垂青我。不过倒是武汉的一家公司,湖北科贝的孟工(技术总监)打给了我一个面试电话。电话中先是问了一些基本情况,我声明说我的C++的比较棒,以前也做过一些小型的软件项目,最终孟工说你若对你自已有信心你就过来再面试一次吧!实话说这有些让人心虚,我要是到武汉了通不过面试岂不是亏大了。思考再三我还是来了武汉。
我准备的寻职材料是一份简历和一份大学学习经历。面试我技术相关问题是两个武大的计算机学硕士,确实有点心虚。他们从基础知识,到C++语言,到网络、数据库、多媒体应用等诸多方面对我进行了考核,自我感觉不是特别好。末了让我上机看了一个小的项目示例程序,是有关网络聊天工具软件方面的,我基本能说清程序流程。完毕后让我回去等消息,我想估计没戏了!就在当天下午,孟工居然打电话告诉我明天可以过来上班!从此我开始了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后来我问孟工为什么那么快选择我的时候,他说他不敢肯定我在技术上有多么好,但从我的那份《大学学习经历》可以断定我的文字不会错。真没有想还有这样一出!跟我同时进来还有两名来自华科和武汉工程大学的毕业生。
首先我想要顺利工作就必须让人看得起我,而看得起最好最快的方法是快速的进入工作状态并能做点实际的事情。主动加班加点是难免的,有机会就问,老天不负我,我靠汗水比另外两位先成为正式员工,待遇也稍好。
同样地我靠汗水逐步成为公司软件开发组技术骨干,软件组负责人。这其中主要做了二件事:一是先后两次参与了两个不同项目关键部分的设计与实现,这两个项目成为了国家扶持项目并获取了国家和省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另外一个就是与国外某公司合作开发语音处理组件。特别是后者让我还记忆深刻,05年当时国内找不到类似的语音处理组件,而项目的推进依赖于语音处理组件。怎么办呢?
Google确实是个好东西,它让我把眼光放在了国外。通过不同的关键字搜索和查阅,发现一家位于乌克兰的高科技公司,声称能做正是我们需要组件,但需要结合我们的具体需要合作开发。于是先后与其技术人员(他会英文)进行了50多封电子邮件的交流,然后订立合同,最后开发出来的软件组件成功地的应用到我们的项目中。这次的事情让我感受颇深的是:一定要学会寻找把事情做正确的方法而不是拘泥某件具体的事情。方法至关重要!
“创业”这两充满激情的字眼对我来说却有一种说不出的痛。最早在大三我就开始准备创业,搜索资料信息等,还找了一帮人准备合作开店等。毕业之后有关创业的事情也做了不少,商业计划书也完成了好几份,有《基于智能烹饪系统的未来生活框架构想》,《大型3D社区浏览系统》,《创业合作平台网站》等。也有开店的想法,如精品瓷器店,航天模型店等。所有这些想法的创意都是相当不错的,现在依然相信这一点。微软公司发布其Win Earth后我发现其中很多想法跟我的3D社区出奇的相似。这些想法还有另外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纸上兵,水中月,镜中花。我始终都没有走出第一步,这是我的痛!《创业合作平台网站》是我正在做的一个项目,我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把投资人和创业者联系在一起共同创业。要学习要准备的东西还有很多,我正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