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 新校园 新面貌”系列报道⑦
记者视线:处处都有志愿者
新闻网讯(记者团综合报道)在我院搬迁和迎接的关键时刻,学院师生勇当志愿者。在新生报到处、学生公寓、餐厅、车站、老校区、来往新校园的路上,处处都活跃着一个个统一着装、佩戴工作牌的志愿者。这当中有即将升入大二、大三的老生,也有学校的教职员工。这些志愿者或把新生从车站接出来,送上去校园的专车;或引导新生办理报到手续,认识系里老师;或帮助新生搬运行李,找好宿舍安住下来;或带领新生到食堂就餐,介绍新校区建设情况;或帮助打扫宿舍和教室、搬运桌椅和床铺。他们的脸上总是绽放着热情的笑容,口中仔细地叙说着学院求新求变求发展的点点滴滴。
学院党委工作部为此发出倡议,动员全院师生像他们学习,人人都当志愿者,在新校区建设,十项建设工程的推进,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携手并进,为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添砖加瓦。
特稿:坚守老校区的学生志愿者
记者蕴芝
9月6日,秋阳延续着昨日的酷热,在显得有些空旷寂寞的老校区,坚守着一群学生志愿者,他们头戴白色的印有中国青年志愿者标识的帽子,身着天蓝色镶黄边的志愿者会徽的上衣,来往于三堰客运站、学院老校区招待所和老校区之间,热情周到的为新生和家长们提供服务。
在老校区办公楼前的广场上,设置着一个迎新现场,一位高大健壮的男生一边往地上放扛在肩上的行李包,一边招呼一对紧跟其后的母女坐下,那位母亲连连说,“谢谢小伙子!这么大的一个包,真亏你帮忙扛。真是谢谢啦!”旁边守候在此的志愿者等她落座后,一杯清凉的茶已分别递到他们母女的手中。天太热,又经过了一场长途汽车,母亲和女儿接过茶水,一饮而尽,“你们真周到,太感谢了!”不一会儿,又来了一批学生和家长,走在队伍前面,手提肩扛着沉重行李的又是我们的志愿者。
在学生和家长陆续到来的同时,我们的志愿者的队长也在不时的向镇守在新校区的团委书记王哲老师汇报这边的人员到达情况,大约2分钟后,一辆可以乘坐20人的中巴车差不多是悄无声息的进来了,车门打开了,在志愿者们的组织和帮助下,行李被稳妥的放好,新生和家长也秩序井然的坐到了座位上。又一辆大巴驶入,又有大约40人满怀期待的向新校区进发。
负责在老校区接待新生的志愿者有8人,清一色的男生,分成两拨,一拨5人服务在三堰客运站,由副队长、汽车系的马延俊负责;一拨3人在老校区负责联络、组织、看护与服务,领头的是队长张涛。这8人分别来自机电、汽车和电子系,都是院系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队长张涛是机电系的一位大三学生,也是这支队伍中唯一的一位大三学生,他是班长,也是院团委的宣传部长。
张涛队长介绍,从昨天开始,他们就坚守在这里了。从早上7点半开始工作,晚上7点以后到的新生和家长也有他们负责安排住进学院招待所。在招待所,他们要服务到10点半以后。少的时候是几个几个的来,多的时候可以一下子来100多人,今天到采访前接待了近300人。他们8人显然忙不过来,院团委书记王哲老师为此把学生会自律委员会的3名学生干部派了过来,得知忙不过来的计算机系昨天和今天也分别委派了4位系学生志愿者过来协助。
张涛说,昨天在长途汽车站,因为来的新生多,我们10位学生志愿者在大太阳下面不停的往返老校区和车站,没有来得及坐,也没有来得及在车站设迎新的桌椅一天下来。今天虽然有了桌椅,但要迎接的人更多,也没有时间坐下来。本来,志愿者都有帽子,因为扛东西不方便,很多同学干脆把帽子摘了下来,两天下来,学生们的脸都晒黑了很多。
张涛告诉记者,他这是第二次做迎新志愿者。去年他也负责在三堰长途客运站为新生服务,那时是普通的队员,今年担任队长,增加了一些组织协调和联络的工作。张涛还记得两年前自己独自一人从荆州老家过来报到时的情形:“我带的行李多,得知我一个人来的,一下大巴,迎接我的志愿者就热情的接过了我的所有行李,带我到系里登记、放下安顿好行李后,领着我办完了所有的报名手续,送我进到寝室,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留给我,让我以后需要帮助找他没错。”所以,他做了志愿者。
那个高个儿的帅气男孩是来自汽车系的大二孟玉宝。入校时,是父亲陪着他来的,到学校后,他和父亲受到了亲人般的迎接和优质的服务。“我来自山西,去年这个时候来学校报名是第一次出远门,志愿者门和学生干部的周到细致的服务,让我们父子没有陌生感,没有手足无措感,而是感到特别亲切。还在新生军训的时候,我就报名参加了系学生干部的竞选,我立志要当一名学生干部,要像迎接我的学生干部一样,能够为同学们服务。这也是父亲放心的临走前对我提的一个希望。我也成功的当选了系团总支干事。”看到又一辆校车过来迎接新同学,现为汽车系学生会副主席的他,连忙起身扛行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