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 新校园 新面貌”系列报道⑧
新闻网讯(记者团综合报道)2008级新同学入住新校区,让刚刚启用的校园喜气洋洋,充满生机与活力。记者团的学生记者在迎新现场从一个个细节感受到新校园的新气息。
严格的区域划分
由于新校区部分单体还在进行紧张的施工,安全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学校及时将学生生活区、教学区和施工区进行严格划分,在各处设置警示牌,制止师生出入施工场所,严禁车辆在生活区行驶。保卫部门的同志全员上岗,分片值勤。同时,在报到大厅也安排了值勤保安人员和志愿者,维持报到秩序。
(学生记者叶高峰)
学生记者反映问题,相关部门迅速解决
9月6日,学生记者在采访中遇到来自青海的一名新生及其母亲。办完手续后,大妈告诉记者,火车快进入十堰的时候,沿途都是大山,当时心里感到很失望,但是一下火车看到现代化气息浓郁的十堰市,失落的情绪一扫而光,特别是到新校区后,更加抑制不住兴奋的情绪,觉得选择这所学校是个明智的决定。同时,大妈也表示对我院还有部分工程处在施工阶段表示理解。最后她说唯一担忧的是食堂没有清真窗口。因为她们是回族,希望学院在这方面考虑一下。
记者将这个意见反映到分管后勤工作的副院长刘玉敏。与此同时,也得到同学反映“为什么食堂里只有两块五和四块五两种价格的饭菜?”他们希望能有三块五的饭菜。刘院长立即会同后勤集团总经理鲁春发,及时与食堂的负责人联系,进行沟通协调。短短半个小时,相关部门就采取了具体措施:食堂于当天下午增设了清真窗口和3.5元价位的窗口。食堂并且承诺,随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将陆续增加各个价位的菜品,提供两块、两块五、三块、三块五、四块等价位的菜品,并开设自选菜窗口,以便满足同学们的需求,更好地服务师生。
(学生记者陈炳良王攀殷慧玉)
大三实习生回校为迎新帮忙添彩
经济贸易系06级学生张亮亮在9月6日就早早地来到了位于北京路的新校区,并到达该系的迎新点帮忙迎新。张亮亮同学现在与其它06级同学一样在外顶岗实习,他在十堰联合房地产估价事物所有限公司上班,在得知学校将于9月6日、7日开始迎接新生时,便利用难得的双休日回到母校做志愿者。大二的迎新工作人员见到这位学长都感到格外的亲切,纷纷询问他实习近况。
像张亮亮这样的大三学生还有很多。他们虽然已经开始了实习工作,但心里依旧挂念着学校。在学院搬迁和迎新过程中,活跃着一大批毕业班的学生。
(学生记者张京)
学生社团为新同学提供热情服务
9月6日晚,新校区5号教学楼前热闹非凡,计算机工程系学生会和计算机信息协会在这里为同学们义务放映电影,一场反映二战时期的战争片《兵临城下》吸引了300多名同学前往观看,成为新校区夜晚的一道风景。
据了解,连日来计算机信息协会在校园里摆上义务服务台,免费为同学们安装、维护电脑,并为同学们配置电脑提供专业的咨询。
(学生记者殷慧玉)
小生意 大作用
走到新校区门口,就看到林林总总、花花绿绿的地摊。原来是一些同学在摆地摊做小生意,他们主要卖一些日常生活用品。
其中,由四位同学合伙经营的小地摊格外引人注目。经询问,他们是市场营销班的学生,在放假之前就开始准备筹划,经过认真细致的市场调查,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本着服务新生和感恩老生的出发点,他们的价格非常低,生意也格外兴隆。一位学生家长说,这里的小摊花样蛮多,价格跟超市也差不多,大大方便了他们。
(学生记者袁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