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古月)9月27日,首次以美术作品表现武汉的“武汉·印象”美术作品展在武汉美术馆开幕。来自湖北美术学院院长徐勇民等16位湖北地区高校院长及系主任,这些知名“学院派”画家或水彩、或国画、或油画,创作出90幅美术作品,多角度、艺术化地诠释了他们各自眼里的武汉印象。我院艺术设计系主任姚强教授作为16位特聘知名画家之一,他的4幅作品在美展上引起广泛关注,姚强教授还应邀参加了研讨会。
两位参观者端详姚强作品(来源《武汉晨报》)
参观者拍摄姚强作品(来源《武汉晚报》)
本次展览由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文联主办,湖北高等学校美术与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武汉市美协等单位协办。特聘的16位湖北高校里的教授画家,以武汉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包括历史街区等)、城市风貌(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标志性建筑等)、田园风情(新农村建设成就)、重要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事件、大型企业发展成就等为表现内容来进行美术创作。画家们笔墨之间融入其祖国之爱、家园之爱,给观众带来美的视觉感受和真挚的情感体验。
画家姚强:《武汉·印象》画家创作谈(来源《长江日报》)
艺术创作是心灵触摸现实并转换的过程,因为时间有点仓促,此次的美术创作还比较浅层,以后会画出更好的作品。不过,这些作品的学术深度还可以。
作品展示:
新与旧-姚强油画
即将消失的风景-姚强油画
东汽新乐章-姚强油画
小船-姚强油画
巷语街谈总成诗
——观姚强教授“武汉·印象”油画组画
·刘善林(清华大学研究生)
失语与无语对存在的表现有着不同的结果。
无语,一种无需言说的言说,其朴素而本质的呈现,静穆中客观地还原历史的艺术画面油然诞生。
姚强教授“武汉·印象”油画更着重了平静而无言的叙述,存活了最大的阅读可能。近乎白描的视觉淡泊令我们即便宣称不懂绘画也可以不假思索地熟视无睹那些熟悉不过的武汉片段。更为重要的是,随后而至的是让我们在熟悉中感发陌生,即将成为的城市的垃圾立刻便爆发了垃圾其实蕴涵的卓越意义,即将被拆去的已经没有意义的事物在画家的内心深处沉淀,耐心细致,缓慢而朴实的油画让我们蓦然惊觉,蓦回首,灯火阑珊,很多东西却已不见。我们是存在过的意义,无从取代,不要割裂,不要无视,巷语街谈总成诗,一个城市的人民总是也必然是也必须是具体的连续的个体生命构成的整体意义,从哑哑学语到最后一句,一代一代的轮回,无论我们的苦乐悲欢、壮丽平淡,惟有不能去掉的是自在,它的死亡也正是它的复活。深入土壤的城市崛起,绚烂更需要的是孤独。只有她的人民生命个体的独立、平等、勤奋、自由、创造,一个国家方有创造,方为大国。而最后,大国的意义也并不重要,因为她已经完成了每一个个体生命确定的意义。
画家的思考是匹夫的责任,是艺术生命的延续,画家用无语表达的正有人们惟恐失语的对象。
[相关链接]
武汉晨报:
http://cjmp.cnhan.com/whcb/html/2009-09/28/content_1982298.htm
长江日报:
http://cjmp.cnhan.com/cjrb/html/2009-09/28/content_1982608.htm
武汉晚报:
http://cjmp.cnhan.com/whwb/html/2009-09/28/content_1982391.htm
http://cjmp.cnhan.com/whwb/html/2009-09/28/content_1982503.htm
http://cjmp.cnhan.com/whwb/html/2009-09/28/content_19823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