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职院“三育人”工作系列报道之二
为梦想伸出援手
——十堰职院贫困生资助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党立杰通讯员李辉胡昌龙
一个个贫困生的故事,一次次震撼着记者的心灵。出身贫困多难的家庭,他们是那么不幸。然而,身处十堰职院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他们又是幸运的!十堰职院全体师生用浓浓的爱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羁绊,走向海一样广阔人生!
“我是摸着良心度过每一天的!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我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真诚帮助。我身上有太多的期待,所以我不能懈怠,我会心怀感恩,在学习、生活及班级工作各方面尽我所能帮助我身边的人,善待周围的人和事。”2008年4月11日,十堰职院旅游与涉外事务系的晓凤(化名)手捧国家助学金,在颁奖仪式上含泪动情地演讲。晓凤来自山东省德州市的一个贫困家庭,2006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十堰职院。2007年10月,正当她克服困难一门心思发奋读书时,却突闻噩耗——父亲和二哥因车祸不幸遇难。面对雪上加霜遭遇灾难的晓凤,学院老师和同学们伸出了援手:停放20多天无钱安葬的亲人在职院师生的援助下入土为安;学院每月补给晓凤300元生活费,助她渡过难关,完成学业。“正是有院领导、系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我在面对亲戚的冷漠和村里人看热闹的眼神中才没有感到绝望,才觉得这个社会还有温存……”晓凤的演讲博得了阵阵掌声,这掌声是对人间大爱最好的礼赞。
在十堰职院,和晓凤一样得到学校资助和关怀的同学还有很多。由于学院地处鄂西北贫困山区,入读职院的困难学生比例较高,超过学生总数的35%,其中特困生占学生总数的10%。沉甸甸的35%,既是阻力更是动力,学院领导立下誓言“绝不让一个贫困生辍学”!2005年,国家政策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还不是很大,面对又一批贫困生的到来,十堰职院党委号召全院教职员工捐款,设立爱心基金。虽然教职员工的工资待遇并不高,但都解囊相助,一次性捐款达10万余元。近年来,该院通过“学校拨一点、教职工捐一点、企业赞助一点”,使爱心基金始终保持正常运转。此外,该院还采取了“奖、贷、助、补、减“等多种方式,保证不让贫困生辍学。
作为十堰市属的惟一高职院校,十堰职院对故土有着深深的眷恋。如何才能为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学院针对户籍为十堰所辖县(市、区)品学优良的贫困学生,进行免费培养。仅2007年就评定免费生35人,免收学费14万元。为帮助更多的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学院一方面开辟入学“绿色通道”,另一方面积极促进生源地贷款,争取国家政策、增加奖助学金额度。2007年秋至2008春季,共有1433名学生获国家奖、助学金,资助金额340多万元,奖励、资助面达60%。同时,学院还积极为贫困学生开辟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2006年以来,在校内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设立了护校队、清扫教学区、校园网络维护等151个岗位,安排983人次参加校内勤工助学工作,资助金额10万多元。对遇到突发灾难的学生,学院总是给予特殊关照。2007年9月,机电工程系一名刚入校的学生在体检时被查不幸患白血病,全院师生向他捐款53805元。旅游与涉外事务系一名学生的哥哥和弟弟均患尿毒症,全院师生多次慷慨解囊外,学院又为该生发放每月300元生活补贴,并酌情减免了部分学费。今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学院对14名因地震受灾的学生分别给予了300元、500元、1500元不等的资助。
经济贫困的学生,很大一部分存在着心理上的自卑。十堰职院不仅在经济上对贫困生进行帮助,更关注他们的心灵。系书记、辅导员和老师们非常讲究资助的方式方法,总是变着法子鼓励贫困生自立自强,让他们没有被怜悯感和自卑感。旅游与涉外事务系的杨子同学,要把自己的奖学金全部拿出来捐给三个贫困生。系里没让她把钱直接交给贫困同学,而是别有用心的设了三个不同的奖项奖给受资助者。王瑞同学就是获奖者之一,她在投给院报的稿件《鼓励》中写道,“杨子同学不仅给了我物质上的帮助,更在精神上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鞭策,促使我‘穷且益艰,不坠青云之志。’”文章中,她还写到“人生最不幸的时候也许就是最幸运的时候,上大学后我就幸运地遇到了辅导员肖雅琴老师,她像亲生母亲一样抚慰着我心底的创伤,因为有了她的鼓励和关爱,才使我一步一步地前进。”
“学院每年都会接收一些特别困难的学生,他们的情况各不相同,但身上都有一种共同的精神,就是自强不息。他们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一步一步走过来,站在了大学的门口,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亲人的希望,但却不能交纳或者不能足额交纳规定的学费。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帮一把,就会给他们一个机会,开始一个崭新的生活,进而实现他们的梦想;反之,他们的人生就将改写,不知道会是一个什么模样。”院长魏文芳的一番话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在十堰职院,贫困学生并不孤单,因为有学院与他们心连心、手挽手共同面对一切困难。对此,2008年,省学生资助检查组给予了高度评价:十堰职院学生资助工作能将经济资助与精神激励、心理疏导、思想教育密切结合起来,让贫困生学会自强、感恩,形成了工作中的一大亮点。
《十堰日报》2008年9月11日第二版报道。
链接:http://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