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二次创业小空间与“国”字号的辩证

时间:2013-08-28   来源:十堰日报

    特约记者李启东

   “学校的每一个进步,都让人欣慰!”6月17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欣然挥毫泼墨,题下“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几个大字。

   丰厚雍容的题字,让已跻身“国”字号的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原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更显魅力。

   三千里汉江,潮涨潮退;八百里武当,云起云落。聚武当之灵气,得汉水之精华,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走过37年的沧桑岁月。

   37年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始终紧跟车城的发展步伐,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演变,不断竞进提质,逐步引领高职院校的新潮流。

   武当山下,汉江奔腾诉说其魅力;汽车城畔,车流滚滚展示其气魄。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个学府,了解其跌宕起伏的历程,感受其精神的独特魅力。

 望梅可以止渴?

 如果四所高校整合,学院将跻身一流大学;如果四所高校整合,校园面积将扩大20倍;如果四所高校整合,办学模式将更加多元;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也是一个诱人的希望。1999年,省、市两级政府拟对十堰地区的高校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将市内四所高校整合,组建为湖北科技大学。消息透露出来,职院一片振奋。

 高等院校 “共建、调整、合作、合并”,是当时流行的一种潮流。期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电大学等四所高校整合,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将分离40多年的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重新整合。

 这消息,让职院3000多名在校学生、300多名教职员工都怀揣着希冀和梦想。

 一种望梅止渴式的希望,让师生们等待了5年。这5年,职院放缓了建设和发展的脚步,专心致志地等待合并。

 2004年4月,省政府决定十堰市内四所高校先各自发展,职院并校梦破裂。

 对此,教育专家们评价,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错失了高职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的话可以解读为“两个错过”:错过了政策机遇,错过了市场机遇。

 等待的5年里,一系列机遇与职院擦肩而过。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重大决策,当年全国招生数达到159.65万人,扩招比例高达47%。党的十六大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教育“三步跨越”战略。2003年至2008年,国家每年拿出近千亿元投资高校基建。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预测,本世纪第一个10年,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将飙升到1至1.2亿的峰值,此后,教育市场将呈下降趋势。

 5年裹步不前的结果是,职院蜗居在面积近百亩的范围之内,无法吸纳更多生源。而基础办学条件先天不足,又让教育教学内涵建设无法“广施拳脚”,这一切都让职院人如芒在背。

 2005年6月,湖北省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专家组的意见更是毫不留情:“要尽快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教学投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所职业学院的低谷突围

 当清华在探索 “世界一流,中国特色”、当哈佛在追求“与柏拉图为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时,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却在等待、观望中度过了5年。一批批人才在等待中高飞,一个个机遇在等待中流失,而经费、生源、环境挤压,逐渐成为职院生存之痛。

 职院痛下决心背水一战。这样的选择,也让人们冷静下来思索:

 区位优势。翻开中国地图,十堰位居华中腹地,武当山、汉江水、汽车城是影响世界的三大名片;十漫、十天、郧十高速公路,襄渝铁路,承东启西,贯通南北;国际商用车之都、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区域性交通中心、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十堰集多种区位优势于一身。

 产业优势。整车产能100万辆,零部件配套能力100万辆份,汽车工业年产值1200亿元。零部件制造中心、装备制造中心、汽车动力之都、汽配集散中心,车城十堰拥有一个个响当当的国际名头。

 文化优势。曾经孕育“郧阳人”的汉江文化,饱含着“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鸣将惊人”的创新意识、“抚夷属夏”的开放气度。沧浪之水、天河七夕文化、《诗经》故里、女娲补天、武当道教、“东风车”的摇篮,地方文化丰富多样、源远流长。

 院党委追问:如何变十堰的资源优势为职院的教育优势?对比总结反思,上下形成共识:加快发展不是没有条件,不是没有机遇,更不是缺乏资金,而是思想解放不够,改革力度不大,开放步伐不快。

 院党委认为,职院已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必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低谷突围创造职院发展的“拐点”;以只争朝夕的干劲,“二次创业”改变职院“积贫积弱”的“小天地”。

 职院迈出的第一步是校园扩容。破冰之旅开始于2006年11月职院新校区建设用地获省政府批准。随后,市政府在城区北京路、天津路之间,划拨出成片连块的黄金地段给职院建设新校区。

 2007年,新校区土石方工程正式开工。当年8月,新校区第一栋教学楼--电子工程系教学楼开工。

 当时,有人议论:新建校区,钱从哪儿来?也有人犹豫:新老校区,相隔数公里,如何办公?院党委给出的回答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时隔仅仅一年,新校区就建起4栋学生公寓、4栋教学楼,还有行政楼、学生食堂,建成足球、篮球、排球等各类球场25个,职院从人民路整体搬迁至新校区。人们惊呼:职院创造了“深圳速度”!以此为起点,职院开始一步步走出“小天地”。

 职院要发展,且要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新校区建设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工程、产业建设工程三项硬环境建设如火如荼,队伍素质提高工程、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专业建设工程、职业能力建设工程、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就业建设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七项内涵建设全速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式改革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铺开,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的内涵建设逐渐显现魅力,越来越多的企业牵手职院,共建校外实训基地;越来越多的能工巧匠走进校园,将新技术带进课堂。

 职院的形象在变。职院先后被确定为湖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回顾从新校区建设至今的发展,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顾善远总结为“六年四大步”:整体迁校并突破性扩容;成为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被认定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更名为“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路子走宽了,天地变大了,但职院发展的脚步没有终止。如今,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新目标锁定“四个数据”:全日制在校生规模1万人,大学生一次性就业率96%,技术创新及服务年收入2000万元,年社会培训2万人次。

 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开放的深度和发展的速度,以科学发展观看发展、求发展、谋发展,职院低谷突围融入大世界。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引擎

 职院更名之际,《中国教育报》记者、《湖北日报》记者与职院的干部们一起开了个座谈会,其中一个题目是:谈谈你心目中职院的变化。职院10多位干部畅所欲言。

 有人讲数据:发展的速度更快了。新校区面积接近千亩,比原来扩大了10倍;建筑面积有24万平方米,在全省同类大学中位居前列,在校学生人数年均递增10个百分点。

 有人摆事实:办学条件改善了,校园功能提升了,知名度、美誉度更高了。

 院长魏文芳的回答引起了共鸣:职院的学生动手能力更强了,职院的学生更受社会欢迎了。

 职院最重要的职能就是服务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最大的引擎就是“双园融合”教学体制创新,最大的成绩就是提升学生就业实力。职院确定“三个方向”,即围绕汽车转,促进武当游,服务水源区;实施“五业并举”,即办好专业、重视学业、关注就业、鼓励创业、成就事业。

 这样的导向使得各系部都在 “课堂与企业融合”上下工夫,校工厂、网络实训中心、导游模拟室、中德班,一个个教学与市场密切联系的“特色教室”开办起来。

 “职院的教师不好当,责任太重了,总觉得肩上沉甸甸的。”在该院艺术设计系,国家级教学团队领头人姚强这样说。

 在中德班,女学生贾振英自豪地说:“我班是通过理论和动手的层层考试,从1000多名学生中选出30名学生组成的。”该班由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大众等5家汽车公司联合开办,采用德国教学模式,任课老师需到德国完成先期培训,学生学成后,直接进入德系奥迪、宝马、戴姆勒、保时捷及大众五大车企旗下4S店工作。

 在职院,“引进国际经验、培养一流人才”不是口号和形式,而是已经成为教职员工的自觉行动,它带来了振奋人心的变化,积聚了未来发展的动力。

 有毕业生把一副对联送给母校:“三尺讲台,领万千学子驰骋天地人间,观宇宙之大;一方教室,引无数心灵神游古今未来,察品类之盛。”职院1996届毕业生王仁刚,如今已是新合作集团副总裁、北京新合作连锁超市总经理,曾在十堰通过3年努力,将公司利润提高近10倍;2003届毕业生冯建毕业后创办了十堰亿脉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在十堰汽配业拥有80%以上的软件市场份额,公司设计管理的汽配人网站是东风、重汽、陕汽、江淮等公司商用车整车及配件业务面向全国的商务平台;2004届毕业生郝飞,凭借敢想敢干的精神,实现了从一名基层导游到武当国际旅行社总经理的跨越,在他的创新管理下,该旅行社在全市旅行社中率先建立了现代化企业制度和管理模式,并成为十堰市内目前唯一一家4A级旅行社。毕业生的发展历程,是对职院“明德、自强、敬业、崇技”的校训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助推地方产业升级”的办学理念的最好诠释。

 二次创业,让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站上新的起点。

 
更多>>
更多>>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魏文芳…[详细]
郭生练副省长考察调研湖北工业职…[详细]
省专家组来我院考察论证更名工作[详细]

电话:0719-8126013(兼传真)8126015     0719-8126024 8126038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北京中路38号湖北工业
   职业技术学院行政中心2楼招生办公室
邮编:442000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版权所有 鄂ICP备054022609号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北京中路38号 邮政编码:442000 咨询电话:0719-8126013